close
這幾天,終於把放在櫃子裡許久的這本書讀完。以前就喜歡讀鍾文 音的遊記,第一本好像是在高中圖書館借的《寫給你的日記》,書寫著 他在紐約學畫的日子。那時候,我的生活單調,一直讀書,第一次看到 他的散文,真的發自內心的嚮往。當時在圖書館,也有看到這本書寫 家族歷史的《昨日重現》,但是,那時的自己偏愛看遊記,所以,站在 書架之間翻了翻這本書就又隨手放回,這不是我的菜,心裡這樣想著。

上了大學,老師在寒假前開的書單裡,剛好又有這本書。寒假時 ,在成大的墨林書店發現,喜歡亂買二手書的我就買下了。只是,整個 寒假這本書都擺在書架上,來不及看(藉口!)。

作者用文字舖成的家族歷史恩怨間,不見任何怨恨,倒是感嘆惆悵 居多。「而所謂人情世故還是要走下去的,不論冷熱。」文字之間,似乎對很多事泰然處之。

其實,在書中更多的是,作者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事,很多橋段是 溫馨感人的,讓我忍不住多看了幾遍,尤其是他和哥哥之間的情感。

後記中的一段話,讓我思考了一些事。一些過去在心中,始終有些 疙瘩的事。

「最好連家人都可以當朋友,當作是人生交會的一段珍貴光陰,以靈 魂來看靈魂,如此也許我們就會對家族所構成的這張網多了寬容和關愛 吧。

然而這樣的狀態畢竟是困難的,許多人在投入一張家族網時,即飽 含著許多期待,和在日久關係運作裡產生理所當然之舉,於是伴隨而來 的是聯姻後的爭端,與家族網路的紛擾。

幸運者可以終身了無幻滅感,次支者是在幻滅之後,收拾生活,有 的則是連收拾生活都被掏空了力氣。」

覺得自己到台中讀書後,回家時,竟然在許多小事上,發現和爸丶 媽丶哥哥有些格格不入。第一次發現這些,當然心中是驚訝的,漸漸的, 在往後感覺出更多隔閡,我下意識的選擇逃避。後來,漸漸不回家了, 只用書信代替我對他們的想念,也不喜歡回家的那種短暫相聚即 離別,很匆促。就像冬天時候,剛進被窩不久,被子都還沒暖和,被子 就被硬生生的從身上抽離。

漸漸的,躲避那種不喜歡的感覺。很多事,也因為疏遠,不再說出 口。自從上次,懷著分享的喜悅,告訴他們一件自己很開心的事,卻因為 那些嚴峻的言語,冷卻了自己的開心。心裡的高牆,越築越高。自己也 不喜歡那種感覺,因為,小時候開始,什麼事都要跟媽媽仔細訴說,連 考試作弊的事,也要說給媽媽聽的那種小孩。現在,很多事都沉默帶過, 怕尷尬。我家是那種不擅表達情感的,可是,從小父親就給我們很多機 會能全家在一起。以前,和家人的感覺,幾乎就是朋友。現在,卻出 現界線,朋友是朋友,家人是家人。另一個改變的是,我漸漸不再認為, 爸媽有任何事,是理所當然應該為我做的。王鼎均曾說,家庭,是一個奇妙的組 織。一起分享快樂,會更快樂,但也是會擴大痛苦的因子。不是一起分 享快樂,就是讓痛苦變得更痛苦。漸漸的,覺得所有事,其實都是自己 的事,沒有理由要求爸媽為我做。這些想法,卻讓我好像失去引力的行 星,漸漸脫離太陽系的軌道。有不甘,有不平。


現在,我得學著珍惜。

因為,不論彼此有什麼改變,不論我有多少個日子,在家中缺席, 我和家人,是以不同的靈魂,在人生中相遇,歲月悠悠遠長,而我們, 只在其中交會了一段短暫光陰,極短暫,極珍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