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了老師發的臺灣小說史論以後,才了解從以前到現在所讀過的台灣殖民時期小說裡更深的層面。好吧,我得承認「文學」需要有論文來闡述那些價值。

小時候,爸爸帶我們去了位在美濃的鍾理和紀念館以後,我對台灣這塊土地才開始好奇。在紀念館裡,我看見鍾理和的手稿,看見他兒子鍾鐵民,還有妻子鍾台妹,從遠遠的地方看著這些從過去歷史開始走來,所遺留下來的人和物,至今仍存在著,殘破不全的風景裡,讓人有種淒涼的感覺。

在那裡,爸爸投下了錢幣,拿走了一本前衛出版的《鍾理和集》。
這本書是我的台灣文學啟蒙。(笑)

之後讀過的,屬於那個時代的台灣文學裡,好像都只是看到反抗反抗反抗和透露著「蕃薯仔的悲哀」的結局。比起現代小說裡,作者們朔造出濃烈的人物性格,用人物和故事來完整一部小說的感覺有所不同。我總是覺得那個時代的小說裡,缺少了某種元素,因此使它們漸漸失去能在現代人們手裡閱讀的能見度,可是我說不上來是什麼樣的具體元素。然後我的書櫃裡,也漸漸的被翻譯小說填滿,漸漸的不讀所謂的本土。

現在手上的論文才讀一半,卻已經替我解了很多惑。小時候的夢想之一又開始在心裡萌芽,期盼能作為研究者和大眾間的一種橋樑,然後分享更多東西給大家,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傳達隱藏在這些文字裡珍珠般美麗的價值。

論文釐清了我過去的疑惑,也釐清了我的未來的更多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