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四跟阿瞇還有毛球去打演講的工,超好賺的!真的。幾乎沒做什麼事,就賺進95元乘以三各小時。阿瞇很機的欺負我跟多多兩個新米,把她們都不想做的一件事讓給我們,寫心得。

講座叫做,台灣環境與公共藝術。

什麼是公共藝術。講者像鬼打牆一樣,一直重複著這句話。

什麼是公共藝術?放在戶外公共空間的就是公共藝術嗎?在聽這場講座之前,我會毫不猶豫的認同這個說法。

一件公共藝術品就像一部電影、小說一樣,如果沒有和觀眾產生共鳴,那也就發揮不了影響力,沒有影響力就等於是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如果一位藝術家、建築師在創作時,沒有讓這件作品的呈現和觀眾產生連結,那就失去了意義。貝聿銘強調,在設計一座建築前,要先了解這個文化並思考能不能和觀眾產生共鳴,人文價值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所在。

我覺得最偉大的藝術品是可以改變人群觀感的作品。十九世紀,建造巴黎鐵塔時,也引起法國人強烈反對,但這座高聳的建築卻漸漸引領法國人的審美觀走向一種新的轉變,經過時間的凝塑,大眾眼中的巴黎鐵塔由鋼筋建造成的高塔,轉變成一座最具有城市代表性的偉大建築,人們發現了她的美。這樣的巴黎鐵塔具備了一件藝術品的正向力量。

公共藝術的創作者並不一定得是一位進學院受過教育的人,因為能將藝術品融入生活,找尋大眾間的共同經驗的便是一位成功的藝術家。在澎湖青空下,玄武崖邊的雙心石滬,也能算是一件比台北捷運站裡那些由壓克力製作出,失去歷史和文化強度的成品還更能堪稱為公共藝術吧。

什麼是公共藝術?
能和人群產生「共生」關係的便是公共藝術。存在著並互相影響著,這樣的一件藝術品就不只是一個城市的過客。
  
整場講座讓我這個公共藝術局外人從大眾的角度思考了很多,然後回家寫個心得又可以賺進白花花的銀子,這世界真不公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