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看完《最糟也最棒的書店》。
作者和普通過著正常生活的日本人不一樣。他高中就休學,一個人到美國去流浪。
因為他覺得所謂學校這樣的體制,有很多無法理解不合理的事,可是他問大人,大人也給不出什麼樣的答案。後來,他覺得再這樣下去,他會瘋掉,所以他離開學校,每天上圖書館、電影院,在他喜歡的地方吸收想知道的知識。後來,他用他打工的錢去美國流浪。

直到他找到他自己適合做的事,發現到自我的價值,然後他開始為了別人嘗試更多的事。現在,他除了寫作、出版,還經營一家行動書店。他希望他所做的事,能讓大家覺得開心,覺得有他真好。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這是繼安藤忠雄之後,第二個我所看到的,不是走在標準社會體制內的人生。我每次看到這樣的人生,總是會不斷的發出讚嘆。(笑)

我從國中開始,也很討厭學校的體制,與其說是討厭,應該是覺得很多事都好像沒有理由但卻正正當當的存在著。讓我最反感的是,為什麼學校裡要有教官,為什麼我們不能自由的讓頭髮生長,為什麼我們禮拜幾到禮拜幾都要穿制服,為什麼鐘響了我就一定得趴下去睡覺我又不想睡覺。

雖然那時候我完全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可是還是常常想為什麼我要讀數學還有無聊透頂的理化。好像被體制綁著,很想掙脫,可是沒有勇氣脫逃。所以有時候上課睡覺,早自修不讀書在寫自己的東西,拒絕上補習班(不過後來妥協了),光是這些事,就能讓自己覺得輕鬆一點。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升國二的暑假,學校規定要參加暑期輔導,除非爸媽有理由不讓你參加。然後我跟我爸說,為什麼我暑假還要去學校讀那些無聊的東西,我不能在家看自己想看的書嗎。我爸看了我ㄧ眼,然後幫我寫了不參加。他說他知道我真的會做自己想做的事。

結果那個暑假,我真的每天都在家,練琴、畫畫、寫自以為是的散文(笑)、還有看了很多有趣的書。每天站在窗邊看著那些上下學的同學騎腳踏車經過,我覺得好自由,好像掙脫了什麼,爸媽也很信任我不會一天到晚亂看電視,這樣的信任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令人放心的孩子,因此很珍惜我所得到的自由。

還有到了高三,大概是因為聯考壓力,雖然我很愛跟班上的人玩,可是我更加討厭學校,所以我一直亂請假。大人也因為我看起來很乖,所以就一直放我出去。有時候還要跟朋友先練習等一下要怎麼在教官面前看起來病厭厭的,到現在還是常常想到跟000在教官室外面互相演給對方看,然後練習不可以笑出來的事,結果每次演完走出教官室我們就會放聲大笑。

那種走出校門口的瞬間,讓人覺得空氣好自由,眼前的畫面看起來好像有著比較鮮豔的色彩。一個人慢慢踱步在台南市小巷子裡走去搭公車回家,然後選一個靠窗的位子,讓灑進車廂裡的溫暖陽光落在身上。後來,這變成我很特別的記憶。

到現在都一直記得高三上學期,請了56節;高三下學期請了68節。這是我唯一有勇氣的掙脫。

現在好像已經沒有什麼事情讓我覺得想逃脫了,也許是成長的過程,生命終究被一層一層的體制慢慢覆蓋上,屬於社會化的勝利,但更希望是因為我真的滿意現在,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