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看了一本媽媽書桌上的書,《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封面寫著,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或聰明。然後下一行用黑粗體字寫著,關鍵在於擁有「別人沒有的本事」。
這些話在書店看多了,所以只是覺得很商業。

不過在封面的更上面又寫著,為什麼90%的人,到了65歲還要為了生活而工作?工作了50年,到最後什麼都沒有?

雖然這些話感覺有點機車,但,確實人生往往就是這樣。

因為我覺得棉花糖這個比喻看起來很可愛,所以我就花了一點時間把它看完。

這本書有很多人推薦,包括那個很好笑的莊淇銘還有光禹、黑幼龍、詹宏志等等。可是我看完後,我覺得很老套,故事也很生硬,就是那種為了某個定義而寫的勵志書。

不過,還是有讓我覺得有趣的地方。(笑)

故事中事業有成的老闆向他的司機說著一件他自己小時候的事。

他四歲的時候參加過一個史丹佛大學的實驗。這個實驗要探討,小孩子能不能延遲享樂對他以後所產生的影響。
實驗大概是這樣:一個差不多四歲的小孩被大人帶到一個房間,大人在小孩面前放著一塊棉花糖,然後告訴小孩:「我得離開十五分鐘,如果我不在的這段期間,你沒把棉花糖吃掉,那麼等我回來後,你又會再得到一塊棉花糖。」

十五分鐘對一個孩子來說真的很漫長,對我而言也是,因為我愛棉花糖,哈哈。

研究的追蹤結果,那些極少數在十五分鐘內忍著自己吃的慾望,而換來兩塊棉花糖的小孩,在未來的表現都比那些先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好很多。

作者把棉花糖比喻成對自已而言是享受的事物。
具體來說,就像是,嗯,亮眼的野狼(我是說車,不是動物)、豪宅、在家玩電動、吃大餐、花錢買想得到的東西。
總之,就是人生中,我們正在享受著的事物。

一本兩百元,一百六十五頁的書,重點就是,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

回想一下身邊的親朋好友,嗯,先不論個人運氣,這的確是真理。

所以,凡事要從長遠來想。一塊錢的倍數累積三十天,會超過五億。

回想一下自己,我的人生光在大學這三年,好像就吃掉了很多棉花糖。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