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的生命並非線性。』

今天讀完《讓天賦自由》。

打上電腦的時候,電腦很聰明的出現,讓添富自由。

好像鄉土劇裡的人被綁架了。

 

四月的有一天很無聊去誠品買的書,直到今天才拿起來看。

那時候好像心裡面有很大的猶疑,很天真的想說不定看完這本書,我就知道我的天賦在哪裡。很久沒有看這種心理勵志類的書。這種屬於智慧類的書,讀起來總是比知識類的還要快好多。

 

你說我有找到天賦嗎?當然沒有。

但是我大概知道天賦長得像什麼樣子了。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不在於告訴你天賦在哪,而是告訴這個社會,我們需要的不是一致化,而是多元化。

 

今天在整理櫃子,看到好多高中寫下來的憤怒語言。其他還有不安、焦躁。

從小我就對學校這個體制充滿厭惡。我討厭用成績和排名來定義「我」。

後來在升學主義下,我一邊憤怒一邊默默的把這些社會標準內化成我看世界的一個方法,在一種不知不覺間。

 

我曾經覺得我之所以越來越「上軌道」,是因為僵化的體制和價值觀,我無力改變什麼。但是後來,我才發現,我的恐懼和怨懟全來自於自身的信心不足和軟弱。

 

在《讓天賦自由》書中,也提到一些心理學家的實驗。

其中一個心理實驗是心理學家艾希的「從眾行為」。

實驗中,研究對象會在集體思考的作用下,違背自己看到的真實,選擇和其他人答出明顯錯誤的答案。在事後訪問的同時,多數的研究對象都說很清楚自己答錯了,但是不想和大家不一樣,所以做了錯誤的選擇。

 

人類的心理淺藏著各種不可思議的面向。

 

在讀完這本書以後,我開始覺得,如果社會價值和框架無法在短期之中改變,如果我沒有絲毫力氣轉變外界的價值時,那我只能忠於自己所思考的,忠於自己希望的去行動。

 

如果有人說,這個社會讓我無法成為「多元」中的一分子。

那我們是不是也讓自己陷入從眾行為中,躲在一種自以為是的安全裡,以為和大家有一樣的思考真的對自己有好處。

 

創造體制的是我們。

不能奢望體制先轉型,我們的觀念才能改變。

 

教育體制也是如此。

將來需要的不只是自然資源,人類資源也是一個社會幸福的要因。

世界已經脫離工業革命時代了,我們不再需要像麥當勞那種一致、維持某個程度品質的教育方式;面對未來,米其林式的自由、創新,可能更適合全人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